渔线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渔线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尺度和深度齐飞,这新剧8.8分低了

发布时间:2022-06-27 15:26:33 阅读: 来源:渔线厂家
尺度和深度齐飞,这新剧8.8分低了

大卫·芬奇+网飞。

近年美剧里的王牌组合。

两者第一次合作,就献上了神作《纸牌屋》。

网飞直接由此剧起飞,从租碟商家成为了美剧巨头。

近期,两者也联手交出了《爱,死亡,机器人》。

口碑热度双炸,2019上半年绝对爆款。

而大卫·芬奇+网飞还有一部神作——《心灵猎人》。

众所周知,大卫·芬奇最擅长“拍摄变态”。

《搏击俱乐部》、《消失的爱人》、《七宗罪》……

主角一个赛一个变态。

而这部《心灵猎人》,正是关于最变态的连环杀人犯。

口碑当然很炸。

豆瓣IMDb双9分,烂番茄96%新鲜度。

等了两年后,第二季终于回归。

豆瓣依旧有8.8分,网飞还是一口气放出全集——

《心灵猎人第二季》

本剧根据《心理神探》一书改编。

作者约翰·道格拉斯,被誉为“现代福尔摩斯”。

他是犯罪心理侧写的老祖宗。

也是现代犯罪调查分析体系的开创者。

曾任职FBI专员25年,一手创建了FBI的行为科学调查科(BAU)。

同时,他也是诸多犯罪片的专家顾问以及角色原型。

比如《犯罪心理》中的BAU侧写师杰森·吉迪恩,《沉默的羔羊》里的探长林杰克·克劳福,《汉尼拔》中的心理侧写师小茶杯……

《沉默的羔羊》林杰可·克劳福

这部《心灵猎人》的主角霍顿同样。

剧集故事设定在上世纪70年代。

讲述了FBI行为科学调查科建立扩大的过程。

也就是犯罪心理学的创建史。

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FBI的探案体系已经趋于完整。

命案侦破率一度达到90%。

而进入70年代,一切陡然改变。

原来的破案手法失效。

杀人犯的犯罪动机,比如情杀、为钱、劫色、复仇……通通消失不见了。

“我们想要找出一个可以令人理解的杀人动机。但我们突然发现,根本就没有杀人动机。”

与此同时,是连环杀人犯的泛滥。

西北大学的犯罪学教授詹姆斯•阿兰•福克斯,搜集了1900年以来记录在案的连环杀人犯数据。

数据显示——

19001960年间发生在美国的连环凶杀案只有十几起。

这之后,情况开始变化。

60年代有19起;70年代飙升到119起;80年代达到峰值200起。

80年代结束,连环凶杀案的数量开始回落。

90年度有141起;2000年后至今,只有61起。

而霍顿于1970年入职FBI,1995年退休。

刚好经历了连环凶杀案的巅峰期。

霍顿原本是FBI的犯罪学讲师。

当然,他并不满足于此。

1977年,他联合另外两位学院派比尔和,创立了BAU,也就是前文中的FBI行为科学调查科。

这部剧最大的特点是足够真实。

首先是剧中的连环杀手。

简直就是历史真人的复刻。

创造了纽约.44噩梦的情侣杀手——山姆之子;

上真人,下演员(后同)

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“杀人魔王”——查尔斯·曼森;

超高智商的女学生杀手——埃蒙德·肯珀。

还有很多。

剧中出现的每个连环杀手,无论造型还是言行,都非常逼近历史中的真人。

可以说是神选角。

其次,是剧中的三位主角。

三位主角的真实不在造型,而在人性。

他们不是所谓的神探。

霍顿刚出场时,面对的是一个精神病劫持现场。

他力挽狂澜,解救了人质?

不不不。

霍顿出场就是事故——精神病直接一枪爆了自己的头。

而别人向他求助案情:

“独居母子遇害,女人30岁左右,小孩5岁左右。现场没有找到指纹等证据,唯一特征是受害者肛门插着一把扫帚。”

霍顿的分析也是模棱两可,爱莫能助。

甚至,主角三人的道德也并不崇高。

他们创立BAU,并不完全是为了践行正义探寻真相。

很大程度上,他们是为了创立自己的犯罪心理学学说。

比尔只是把破案当作完成任务。

没有太多的耐心,不能很集中精神,也没有坚定的信念。

霍顿更关心罪犯的心理活动。

反而对那些受害者的焦急家属,没有多少共情。

虽然他们也在维护正义。

只不过,这正义稍显功利。

这不太符合我们对英雄的想象。

但这更贴近最真实的人性。

除开真实,剧中的另一个亮点是心理奇观的构建。

这是大卫·芬奇最擅长东西。

《消失的爱人》中,丈夫摧毁了艾米,艾米也让老公陷入了深渊。

《七宗罪》里,杀手自首了,可是游戏才开始,因为警员心理也变了。

这些心理奇观,总是能给我们脊背发凉的感觉。

这部剧同样。

剧中主角需要时常去和变态杀人犯面谈。

而霍顿是最擅长也最热衷此事的人。

但凝视深渊,深渊也凝视你。

第一季结尾,猎物变成了猎人,猎人突然成了嗷嗷待宰的羔羊。

而新一季更进一步。

问题被抛给了观众。

霍顿和比尔去和曼森面谈。

众所周知,曼森并未亲自杀人,而是建立了一个邪教,鼓动教众去杀人。

但面谈时,曼森把罪行全部推给教众。

“我没有命令任何人去做任何他们不想做的事情。”

随后,霍顿又去面谈了曼森的教众之一沃森。

沃森原本是个品学兼优的高材生。

但遇到曼森后,他亲手杀了很多人,甚至包括一名孕妇。

霍顿问他:如果没有遇到查曼森,你会杀人吗?

沃森回答:我祈祷我不会。但是,我知道我心里有愤怒。

而他释放愤怒的方法,就是杀人。

曼森打开他杀人开关的方法异常简单——

让他相信明天就是世界末日。

随后,这个问题被抛给了霍顿,也抛给了观众——

“如果今天是世界末日,你会去犯什么罪?”

细思极恐。

没有明天的世界末日。

也就没有后果。

而当一切无所谓时,你也就拥有了某种绝对自由。

这也是连环杀手总能吸引人们眼球的原因。

尽管死于他们手中的人,只是遭家暴而死的人的几十分之一。

犯罪学教授戴维·施密德曾说:人们对罪犯怀有一种复杂心理,既恐惧又羡慕,因为罪犯们仿佛生活在另一个“自由”世界里,不受法律和社会规范的约束。

有句歌词唱得好,自由早晚乱余生。

但人们依旧好奇。

“并非我们希望到处杀人,只是好奇,如果我们随心所欲,生活将会怎样?”

自助拨号H5模板
拼图H5模板
搞笑H5模板
红包雨H5模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