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0)this.style.width='600p"/>
渔线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渔线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台湾两兄弟富裕送万家

发布时间:2020-07-17 17:21:21 阅读: 来源:渔线厂家

600)this.style.width='600px';" border="0" />600)this.style.width='600px';" border="0" />600)this.style.width='600px';" border="0" />  1997年,台湾一株菊花型龙须菜在海峡西岸东山岛扎根、开花和结果。12年来,这株菜不仅让引进者——台胞许庆华、许庆晃兄弟成了“百万富翁”,还带富了一方农渔民,推动了东山龙须菜种植业、鲍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。3年前,由东山县环保局、厦门大学、福建海洋研究所三方科研人员合作研究开发的“龙须菜对养殖污染海水修复技术项目”通过了省级专家组的验收,获国家发明专利。目前,这株菜已在福建、广东等沿海地区大面积推广养殖,有效地改善海洋生态环境,减少海域污染,产生了良好的经济、社会、生态效益。由此,许多农渔民亲切地称赞许庆华、许庆晃为“台湾好兄弟”。本期,就让我们走近兄弟俩的故事。

仲夏,收获的季节。近日,笔者来到位于东山岛西北面的杏陈镇高陈村,只见碧波荡漾的一个个龙须菜养殖场里人头攒动,从福清、厦门、漳浦和广东汕头等地赶来的客商开来10多辆汽车,忙着过磅、装运一袋袋绿油油的菊花型龙须菜。谈起东山龙须菜种植业、鲍鱼养殖业的发展,养殖户、客商们都说,“台胞许庆华、许庆晃兄弟功不可没”。

扎根

经过沿路打听,笔者好不容易找到正在养殖池里带领员工收菜、卖菜的许家兄弟。说明来意,哥哥许庆华连忙招呼堂弟许钟芫到汽车旁替手记账,自己则引着笔者走进附近的1幢三层楼房。“这是我的家,咱们边喝茶边聊吧!”

现年61岁的许庆华、58岁的许庆晃兄弟老家在台湾台南县,从事水产养殖和加工。1997年5月,大哥许庆华首次来到东山岛旅游观光,并在朋友孙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水产养殖业,从中留意到东山鲍鱼养殖业已成较大规模,但每年却要花几千万元到广东购买鲍鱼饲料龙须菜,而放着大片适合养殖龙须菜的海域没有开发。这是多么好的商机啊!回到台湾后,许庆华迫不及待地筹措资金,不久便告别老母亲和妻儿,赶到东山洽谈龙须菜投资项目,并选择在杏陈镇高陈村征用废旧盐滩地,投资180万元,创办“东山赫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”,开发首期2个面积共35亩的养殖池养殖龙须菜,先行先试获得成功。第二年,他又鼓动胞弟许庆晃一起到东山投资开发,放养龙须菜面积50亩。最近,许庆华54岁的堂弟许钟芫也陪台湾亚洲蔬菜中心的朋友来到东山考察,想在此地“淘金”。

“这株龙须菜能够在这里扎根成功,完全是两岸携手培育的结果!”许家兄弟感激地说,东山县委、县政府、杏陈镇领导多次到这里关心、了解台湾菊花型龙须菜良种的养殖情况,有位副县长先后8次陪许家兄弟四处奔波,选择投资地址。这里原先“行路难”、“排水难”,县相关部门、杏陈镇和高陈村及时协调,帮助解决道路交通、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。县农村信用社给予优先贷款,解决周转资金不足难题。这一切都增强了许家兄弟引进、养殖、推广菊花型龙须菜良种的信心和干劲。几年功夫下来,原先偏僻、荒凉的废旧盐洼地,如今已成为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生命绿洲。

结果

“我老母亲85岁了,每天喜欢到养殖场走一走,看我们兄弟养菜、收菜、卖菜!”许庆华高兴地说,“今天我们雇用了20多个工人采收龙须菜1125包,卖了13万多元。一亩地年均纯利1万元以上,最好年景1亩地纯利达2万元。今年如果没有重大自然灾害,咱兄弟仅在这里纯收入百来万元没问题。”

“龙须菜销路没问题,市场潜力很大。”许庆华先生继续兴奋地说,龙须菜是鲍鱼的最佳饲料,仅东山县、漳浦县养殖鲍鱼面积就达85万多平方米,每年需要龙须菜饲料6万多吨。况且,龙须菜还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“绿色食品”,是畅销台湾的火锅料和凉菜,在欧美、日本等也很走俏。龙须菜可以加工成水果冻等食品,还是化工产品、医药产品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原材料。龙须菜在海域、滩涂上放养,还能防止环境污染,改善海洋生态环境,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蔓延。所以,龙须菜市场价格稳定,销路很好,今年平均价格每公斤4元左右。

前年,许家兄弟已把龙须菜养殖场扩大到云霄、漳浦、平潭等沿海县,养殖面积共达400多亩。8年前,弟弟许庆晃娶了高陈村年轻貌美的养菜能手高石娇为妻,并生下一个女儿。现在,妻子与岳父高真桂成了许庆晃的得力助手。4年前,许家兄弟还把85岁的老母亲从台湾接来一起居住。“东山风光好、人情好,儿孙在身边,我很喜欢这里的生活!”耳聪眼明、精神抖擞的老阿姆乐呵呵地对笔者说。

推广

“走,下池去瞧瞧龙须菜。”弟弟许庆晃带着笔者乘上木板船,他稳撑竹竿,让小船穿行在养殖池中,转眼随手捞起一把龙须菜,颇得意地说,你看这颜色、形状,多像一朵盛开的菊花。忽然间,受惊吓的一群群大鱼、大虾跳跃出水面,溅起水花。哇!鱼虾很多。许先生说,池中不仅放养龙须菜,同时可与鱼、虾、蟹混养,经济收入十分可观。

10多年来,许家兄弟不仅从台湾引进菊花型龙须菜良种,供应给东山、漳浦、龙海、诏安等地的1000多个养殖户,还通过技术讲座、现场指导、电话解疑、印发材料等形式,义务向养殖户传授菊花型龙须菜科学培苗、水质培养、病害防治、合理施肥、适时采收等技术方法,大力推广普及菊花型龙须菜养殖和精加工先进技术。

在许家兄弟的带领下,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,如今,东山县养殖菊花型龙须菜面积3800亩,且长得快、产量高、质量好、价格稳,并实行龙须菜、对虾、螃蟹、鲷鱼混养模式,经济效益高,一年全县纯收入达4000万元。最高1亩地年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。充足的鲍鱼饲料,促进东山鲍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,全县现有鲍鱼场达850多家,养殖面积达54万多平方米,最好年份商品鲍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,年产值达5亿多元,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之一,带富了千万农渔民。

一业兴全村富。走进高陈村,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雕墙刻壁的三层新别墅、新楼房。村干部高如发说,在许家兄弟多年来的热心带动下,高陈村200多户村民成为龙须菜养殖专业户,在村内外、县内外开发养殖龙须菜2000多亩,去年纯收入达1000多万元。涌现了高阿桂、高亚生等50多个由贫困户变成富裕户的典型。村里300多个劳力受雇于养殖场龙须菜的投苗、管护、采收、运输等工作,每个劳力月工资1500元以上。仅这一项,全村年收入达350多万元。全村已盖起了100多幢新楼房。⊙谢汉杰孙楚平文/图

6月29日,哥哥许庆华(右)正在向养殖户传授台湾菊花型龙须菜管理技术。

日前,弟弟许庆晃(左)在木板船上指导员工科学采收龙须菜。

近日,漳浦客商再次前往东山购买龙须菜。

VPN加速器

海外看视频

翻墙回国VPN